圣徒的追求

  中国大陆三位年长同工执笔

十三、灵巧像蛇,驯良像鸽子

 

  神的儿女生活在世人中间,常有种种两难的处境,需要用智慧去应付(西4:5),才不至陷入撒但的网罗。因此,主曾对门徒说:“我差你们去,如同羊进入狼群;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,驯良像鸽子”(太10:16)。主耶稣和众使徒以及历代圣徒给我们留下了多方面的榜样和教导,可供我们参考。

  1)敬畏神,有神的同在,是得胜的根基

  但以理是被掳的犹太人。由于神主宰的手,使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在巴比伦大帝国的皇朝当宰相。俗语说,“伴君如伴虎”,他却以俘虏、奴隶的身份,接连担任巴比伦和波斯两大帝国的四朝高官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时间之长,覆盖了整个被掳的七十年。他生活、工作在严峻、险恶、污秽、奢华并充满嫉妒的环境中,但却在神、在人面前无可指摘(但6:22;结14:14)。他的秘诀何在?简言之,就是他敬畏神,神与他同在,神的同在决定一切(出3:12;书1:5)。一方面,他每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祷告(王上8:48),公义、圣洁、忠心、勤奋,日理万机;另一面,他为他所事奉的神以及神的百姓,将自己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。他是一切在险恶环境中的圣徒的榜样。他的三个朋友也像他一样,为遵行主的道,将个人的得失、安危完全交托给神,“不以性命为念”(徒20:24)。这是一个关键;否则撒但必以此相胁,人就很难站住了。

  2)“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,神的物当归给神”(太22:21)

  基督徒的生活有两方面:一方面是神的子民,有属天的地位和事奉,另一方面又是世上国家的国民,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。两者须分清,恰如其分地认真对待。

  主在世时,神的子民受罗马帝国统治,环境艰困。有一次他受法利赛人试探时所作的回答,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原则。耶稣说:“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,神的物当归给神。”

  四十年代的中国,许多学校每周一早上的周会都有向孙中山总理遗像三鞠躬的仪式。当时,很多青年弟兄姊妹认为这是拜偶像而坚决拒绝,因而有的被开除,也有的设法避开人们的视线,混过去,但心灵很受压。负责的同工、长老们一起交通,商讨此事,也无法解决,最后由一位同工电询英国的史百克弟兄(T.A.Sparks)的意见。史弟兄回电说:“这要看是该撒的物还是神的物,是政治性的纪念活动还是宗教性的----即把孙中山当神来拜?”这样大家豁然开朗,问题迎刃而解(请勿忘当时的社会形势与今天不同,但原则相同)。

  尼布甲尼撒的金像就是偶像(但3:12,14,18),我们绝不拜偶像,就是赴汤蹈火、粉身碎骨,也在所不惜(但3:16-18)。

  3)“顺从神,不顺从人是应该的”(徒5:29)

  在一般情况下,属天的和属地的要求与责任并不矛盾,可分别对待,各得其所。但有时候也可能互相冲突,不可调和,不能兼顾。在有关重大原则的问题上,神的儿女不能妥协[摩根弟兄(G.C.Morgan)认为,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妥协,是很大的罪],不得不舍弃属地的,持守属天的。五旬节后彼得等人的榜样必须重视,例如<使徒行传>四章5-31节、五章17-41节等等。

  基督是教会的头以及圣经是圣徒生活、事奉最高的原则和宗旨----这是不能改变的,是重大的原则问题。为了持守这一原则,有时候需要付出重大代价。教会内外都有人想要作头(约三9;徒4:5,5:27),制定人的标准以取代圣经。这需要靠主抵制,十分需要同心的祷告(徒4:23-31,12:12)。

  4)原则不苟且(来11:35),枝节不固执

  但以理等不曾抗拒尼布甲尼撒所给的名字(有学者考证:“伯提沙撒”意思是“巴力神已保佑王”),但不停止每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的祷告。以斯拉拒绝王的兵马保护(拉8:22);尼希米却接受了王所派的马兵保护(尼2:9)。原则要坚持,枝节看圣灵如何引导。总之,要荣耀神。

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占领上海租界不久,就成立了“上海基督教联合会”,希图控制、利用教会。当时某教会断然拒绝参加,遂被勒令停止聚会。记得最后一个主日,主的仆人含蓄地说:“一个玻璃杯落在地上,碎成三、四片;把碎片拾起来再落到地上,又碎成二、三片;碎到后来,碎片小了,即使再落到地上,也不再碎了。”他暗示化整为零,聚会缩小到一个地步时,日军就无法干涉了。主耶稣早就应许过:“我又告诉你们,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,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,我在天上的父,必为他们成全。因为无论在哪里,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,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”(太18:19-20)。当然,不定时、不定点又不拘形式的分散聚会,必然有许多困难,尤其是缺乏神仆应时的话语供应。此时,应特别殷切投入祷告中去,仰望群羊的大牧人奇妙的喂养和引领。

  圣徒有餐前祝谢的敬虔习惯(太14:19,15:36)。青海某劳改队里有一位王弟兄,他因坚持餐前祝谢而被活活饿死。如果王弟兄为了见证自己是一个基督徒而感到必须坚持这样作,这只能说是一种例外的带领。主是鉴察人心肺腑的,愿主悦纳他。但应当分清:但以理坚持一天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的祷告,乃是为了复兴以色列(但9:1)而进行的属灵争战,因为被俘掳的神的子民向耶路撒冷祷告,是有神的应许的(王上8:46-53)。至于一般祷告的形式,则没有规定(例如尼2:4;撒上1:13)。在严峻险恶的情况下,餐前祝谢可以退到心灵深处祷告。信徒的身体和生命都属乎神,应为神所用。因此,若非为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(启1:9,6:9,20:4)等原则问题,不可把命轻弃。保罗上告该撒,留下性命,后来圣灵借他又写出了弗、腓、西、提前、提后、提多、门等七卷圣经。

  5)对神赤露敞开,对人有时可以有所保留

  撒母耳在耶和华差他去膏大卫的事上,怕扫罗杀他(撒上16:2),主就指示他,“你可以带一只牛犊去,就说:‘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’。你要请耶西来吃祭肉,我就指示你所当行的事,我所指示给你的人,你要膏他”(撒上16:2-3),亦即不要说出事情的全部。在此我们要小心,不可谬用此原则以谋私利。例如,你和人发生纠纷时,不可隐瞒自己的过失,而只讲自己对、别人不对的地方。

  文化大革命(1966-1976)时期,“外调”(即一个单位派出干部去外单位调查本单位某些人的情况)很多。曾有军队派“外调”向我了解我在某大学医学院读书时的一位女同学的情况。她是主内姊妹,毕业后分配当军医已十多年。外调要了解她在当学生时是否是教会骨干(我估计,倘若是骨干,她会立即有难处)。我只说出她软弱及可能不足之处,没有把当时她负责一个基督徒团契的事说出来。我说:“她连礼拜有时也缺席(偶尔遇考试,她会留校温课),恐怕圣经也未曾读完一遍(这只是我的估计,因她圣经不很熟)。她怎么能当骨干?我(此时在劳改)才是骨干。”事情就过去了。(在文革红色恐怖时期,有些“外调”人员很凶暴,蛮不讲理。)

  6)关于暗中作门徒

  亚利马太人约瑟是尊贵的议士,又是个财主。他善良、公义,是等候神国的。当时众人所谋所为(杀害主耶稣)他并没有附从(路23:51),但因为怕犹太人而暗暗地作门徒(约19:38)。主死在十架上后,他亲自勇敢地征得彼拉多的批准,亲自从十架上把主抱下来,和尼哥底母一起,把主按犹太人的规矩,“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,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。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”(太27:60)。当其他门徒四散的时候,他俩所作的美事,必永远蒙纪念。最初,尼哥底母虽然胆小,夜里来见耶稣(约3:2,19:39),但在关键时刻,即当法利赛人说“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?”这时,他作为官长之一,立刻站出来说话(约7:47-51)。他两人从未否认主名。

  在特殊情况下,主似乎允许某些人暗中作门徒一个时期,也可能主把他们暂时隐藏。以斯帖没有告诉人她是犹太人(斯2:10),全本<以斯帖记>也没有提到一个“神”字。在艰难的日子里,让我们不断地仰望、依靠主,能不鲁莽、不畏缩地一步步跟从主,依靠、等候耶和华的,必不羞愧(诗22:5;赛49:23)。

  7)随从圣灵引导,不外面模仿,不拘泥一格,只讨主喜悦

  五旬节刚过,使徒们面对官府的威胁,说:“听从你们,不听从神,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,你们自己酌量吧!”(徒4:19)。又说,“顺从神、不顺从人,是应当的”(徒5:29)。弟兄姊妹,我们要认清,当时使徒刚强壮胆的答话只是一种榜样。榜样是和时间、地点、条件、信心有关的,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模仿的。当保罗得知犹太人要杀他时,“他的门徒就在夜间,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”(徒9:25;参太10:23)。以弗所的乱定以后,保罗随即往马其顿去(徒20:1)。

 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(1966-1976),在广大的地区里,只要信耶稣,就被划为“牛鬼蛇神”,因此许多农村的教会都停止了聚会。但华东某地区人民公社的圣徒,甚至在文革高峰时期也未停止聚会----冬天利用夜间人们入睡以后;夏天农忙,则利用午睡时间。神用神迹奇事保守他们。有一次,某村大队长因其妻信主、参加聚会而大怒,曾怖置插队的50名红卫兵到信徒聚会的地点周围埋伏,准备用棍棒殴打散会出来的信徒。不料神却奇妙地把聚会地点内的祷告、讲道隐藏,使埋伏的红卫兵看不见灯光,听不见声音,扑了个空。另一次,该大队长亲自带红卫兵去袭击会场,见那里灯火通明,信徒正在聚会。然而他们却走不进去,因为领头的大队长发现门口的石级上有“高压电”。虽不见电线,但脚踩上去就触电。结果他心中害怕,败兴而回,立刻害了一场大病。后来,他在妻子的帮助下,终于也悔改了,接受主耶稣作救主。“凡投靠他的,他便作他们的盾牌”(诗18:30)。

  羊进入狼群,那是极危险的。神的仆人和儿女如同羊,不会抵抗、不持武器、无法自卫,而四周反对的人则如同狼群。主的教导是“灵巧像蛇”;“灵巧”也可译为“聪明”、“机智”;韦克立夫(Wycliffe)英文版圣经将它译成“谨慎”、“警惕”,不是“诡诈”、“虚谎”。“驯良像鸽子”的“驯良”也可译成“单纯”、“无恶意”、“与人无伤”。马丁路德把它译成“没有虚假”。最最要紧的是全心靠主,住在他里面,不断从他支取恩典、亮光、爱心和能力,谦卑地接受圣灵的引导。

 
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