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圣所内的生活——俞成华轶事(1901-1956)

他心里没有宗派的隔墙

  (一)劳伦斯和盖恩夫人的榜样

  劳伦斯和盖恩夫人都是天主教徒。感谢神!使父亲特别重视神在他们身上的见证,并且一生认真学习与神同在,拣选十架道路,像他们那样,跟随、效法基督。他又存着诚实的心,把他俩的见证介绍给中国的弟兄姊妹。神使他在后二十年长老服事期间,介绍了与神同在和十架道路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,他心里很清楚:推雅推喇(罗马天主教)教会是背道的教会,其中却有神所剥夺、破碎并精心造就的得胜者。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,在道理上和实行上,宗派气味很重、宗派气势盛行。但是奇妙的神借着他本人的译作,使他很早就在实行上无声地在宣布:要打破宗派隔墙,要引进天主教中属神的精华。他在翻译时,也随时注意剔除一些可能夹带的天主教传统的糟粕。在周围宗派味达到高潮之时,他里面并无感动要站出来高呼“拆墙”。他只是蒙神保守,没有在“建墙”的队伍里有份。

  感谢神!保守了凡常(住)在葡萄树上的枝子。从他翻译劳伦斯的《与神同在》和盖恩夫人的《馨香的没药》两本书时,直到见主面,他始终没有宗派隔墙的心态。

  父亲所想所行的,跟葛露弟兄(A. N. Groves, 英国人,十九世纪神重用的仆人,奉差遣往印度宣教,是达秘弟兄(J. N. Darby)的朋友,在一些属灵的事上帮助过达秘)一样:合一的基础是生命,不是亮光。也就是不同宗派背景的弟兄姊妹在看法、见解上可以不同,在基督里仍是合一的。

  (二)要合一,不要脱离

  由于当时基督徒聚会处强调“一地一会”、“地方立场”,在上海掀起了一股脱离“公会”(见12页对“公会”的说明)之风,就是所有清楚重生的弟兄都不应该参加“会会”的聚会,而应该出来,参加以“一地一会”为原则的地方教会;没有“地方教会”的地方,不论有多少其他的基督徒团体,都要赶快设立地方教会。

  (请注意:主仆史百克弟兄告诉我们,聚会处所谓的“地方立场”、“一地一会”,系从英国闭关弟兄会学来的错误的道理。)

  家乡新昌教会是中华基督教会,不是地方教会,大伯俞成荣和小舅吴欢听都是负责弟兄。脱离风从上海刮到了新昌,小舅就问姐夫(我父亲),是否要照办?也就是问:他们是否应该脱离出来,另外组成“地方教会”呢?我父亲回答得很坚定:“不!不!不要脱离。我们要合一,不要分裂。”小舅和大伯最后还是持守合一,没有分开另立地方教会。感谢归给合一的神。

  (三)饭比碗更重要

  曾有弟兄们去问我父亲,应当如何认识“地方教会”立场的问题。我父亲的回答是:你看一碗饭,你所注意的应当是饭而不是盛饭的碗。去聚会要得到生命的供应,这是重要的。至于聚会能一地一会当然是好,但这如同盛饭的碗;我们更当注重的是碗里的饭。求神开启我的眼睛,使我不但有渴慕主的心,而且有明亮的眼睛,看清主的羊群的脚踪在哪里(歌1:7-8)

上一篇 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