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十架七言看临终者的需要
如果把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作为一位临终者来看的话,我们透过祂的十架七言,可以更深地认识临终者深层的需要。耶稣作为百分之百的神和百分之百的人,以人性的角度来看祂的言行,在神学上是可以成立的。
关系复和的需要
“父啊!赦免他们,因为他们所作的,他们不晓得。”(路 23:34)
人的一生纠缠着很多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,由于罪恶的捆绑,不是别人得罪了我们,就是我们得罪了别人。这些事,到了人生快要完结的时候,人都很想能修复破裂的人际关系,尤其是那些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。耶稣不存在得罪别人的情况,但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了祂,也是一种非常令耶稣伤痛的破裂关系,祂降世为人的重要使命,就是让世人与上帝的关系复和。所以,祂向上帝表达了极其纯粹的愿望:赦免他们!
人和人关系的复和,只有一个途径,就是彼此饶恕。临终者需要饶恕别人,也需要被别人饶恕。有位老太太,在临终前的一刻向上帝祷告:天父啊,我愿意饶恕所有今生得罪过我的人,也求祢赦免我此生所有得罪人的事,愿祢帮助我修复所有破裂的关系。在场听到这祷告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。
曾经有一位肝癌晚期患者,转了很多个弯找到我,向我表达临终前心里最大的纠结,就是几十年与丈夫的恶劣关系。她说出了自己的罪,她有忏悔的需要,她也有被赦免的需要。我静静地听完她的故事,对她的罪过没有任何评论,因为她已经很内疚和自责了。最后,我根据圣经的教导,向她肯定上帝的赦免,然后问她是否感到释然?她说心里好多了。然后,我建议她去跟丈夫修复关系。她做了,而且也与女儿修复了关系。一段时间后她告诉我,离开,没有遗憾了。
爱与被爱的需要
“……我实在告诉你,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。”(路 23:43)
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还有两个人,按理说,他们就是命运安排下的同路人。但一个继续蔑视嘲讽耶稣,可谓至死不肯悔改。而另一个强盗却为耶稣辩护,并恳求耶稣拯救他。这个最后一刻悔改的强盗,表达了对耶稣的爱与依靠。我相信,这对正在受苦受难中的耶稣,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行动!每一个人都需要被爱,连上帝也盼望祂所爱的人类能够以爱来回应祂。临终者能在被爱的状态下离去,那是非常美好的。
通常,我们都会拼尽全力照顾临终者,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。但也许我们会忽略了临终者也有付出爱的需要。耶稣自己在承受极大痛苦的时候,也忘不了关怀身边这个临终者,给予他强大的爱的回应:“我实在告诉你,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”。(路 23:43)耶稣向他保证,我与你不分离,我去哪里你也会去那里,我在乐园,你也会在乐园。耶稣是用生命来爱世人,而在最具体的死亡时刻,耶稣对十字架上的强盗表达了神圣的爱与接纳。
我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,行动自如的时候,她四处奔波传福音,帮助很多的人。但晚年生病后,尤其是临终前的半年,基本不能出门了。她想通了,不能再用以往的方式来爱与服务他人,于是,就每天不断地为别人祷告,也努力录音把见证留下来。更重要一点是,她明白了,接受别人的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爱!有时,我也会觉得她付出了很多,太辛苦。但想到爱与被爱、付出爱,也是临终者的需要和价值体现,我就为她而感恩了。
心愿达成的需要
“……母亲,看你的儿子。又对那门徒说,看你的母亲……。”(约 19:26-27)
一个薄情的社会,已经把遗嘱物化为遗产分配了。但其实,临终者的心愿往往闪耀着非常崇高的人性光辉。从肉身的角度看,耶稣是约瑟和马利亚的长子,后来,耶稣还有一些弟弟们。也许这个时候约瑟已经不在世了,但耶稣为什么要把马利亚托付给门徒而不是自己的弟弟们呢?不敢妄自猜测,家家都有自己的难处。但毫无疑问,耶稣为马利亚后半生的生活做了最好的安排。
中国人通常很害怕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亲人,担心他们知道后会加速病情恶化。这点我表示理解,也不在这里讨论关于是否应该让患者知道病情的伦理问题。但我看到太多的病人,至死不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,他们更没有机会完成自己的心愿,在善意的谎言中带着不解的疑惑离去。
我的中学同学梁旋,从开始患上癌症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每一步变化,她一边积极治疗,一边预备自己的后事。她寻求真理,受洗归入基督;她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,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,让我帮助她达成一些心愿。当然 ,她最大的心愿,就是亲眼看见儿子结婚。为了她这个心愿,丈夫、儿子、未来儿媳妇都全力配合,以最快的速度,最完美的形式举行了婚礼。婚礼上,她本来已经不能自控的双手高高举起,本来已经说不清楚的舌头发出了欢呼的声音。没有人想到,婚礼过后,这位伟大的母亲就一躺不起了。
表达痛苦的需要
“……我的神,我的神,为什么离弃我。”( 太 27:46)
圣经描述耶稣说这话的时候,是大声喊着的。通常人对这句话的解释都很神学性,无比理性地分析三位一体的神是否可能发生分离的状态?但如果我们单从一位临终者的角度来看,可否理解为耶稣在承受肉身极大痛苦的时候,向神发出的强烈表达呢?耶稣痛苦到一个程度,感觉上帝都不存在了!若真是这样,谁有勇气敢评论:耶稣信心软弱了?
痛苦,是需要表达的,虽然表达出来的话语不一定无限正确。但很可悲的是,我们经常不允许在痛苦中的人表达痛苦,一点点的表达我们可以接受,更深刻更具象的表达,我们就不能接受了。不允许别人表达痛苦,很可能是听的人自己不能面对这样的痛苦,也可能是错误的观念,以为人不应该表达痛苦,必须坚强,更不应该在痛苦的时候说一些看上去不对的话,所有“错误言论”都必须马上纠正。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痛苦,在痛苦的时候被允许表达痛苦的人有福了!
有一位无比坚强的癌症患者,每次我看到她,都是笑容满面的,我心里暗暗地佩服她。她实在坚持得太久了,直到恶病质状态,形同枯槁。我看着她,问她:很辛苦吧?她泪流满面……说:真的很痛苦!但我不能软弱,我丈夫一直要我刚强……但我已经很刚强了啊!我忍不住环抱着几乎没有了肌肉的她,让她放心地在我怀中大大痛哭了一回……她也曾问过我:为什么上帝让她经历这么大的痛苦?我没有答案,如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耶稣说:“我的神,我的神,为什么离弃我。” 但我知道,她那次大哭之后,心里舒服多了。离世的时候十分平安宁静。
肌体生理上的需要
“我渴了。”(约 19:28)
很明显,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,因为长时间的流血、流汗,他口渴了。他需要喝水,这是正常的生理需要,耶稣表达出来了。但兵丁给耶稣喝水了吗?没有,他们给耶稣沾了一点醋。
当医生对病人说: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。大概,医生已经判断病人开始倒计时了。但很多时候,家人却坚持不懈地禁止病人不准吃他们想吃的食物,以为是对病人好,以为某些食物会加重病情的发展,其实,很多的“以为”都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。我经常探访癌症患者,好些患者都会跟我说,他们多渴望吃什么什么啊,但家人却禁止他们吃。上海有位姐妹,在我的鼓励下,吃了好几次她喜欢吃的黄泥螺,回看我跟她的微信对话,几乎都在说吃东西啊!她非常开心,还把吃东西的照片发给我看。虽然,最后她还是离开了,但我为能协助她吃得好好的离开而感到安慰。
临终者肌体生理上有很多的需要,饮食的需要,止痛的需要,被触摸的需要,冷暖调节的需要,盼望探视或独处的需要,甚至观看外面世界的需要,等等。若能尽量满足其需要,是一件很美的事。
整理人生的需要
“成了。”(约 19:30)
最短的句子,却是最伟大的宣告!耶稣的死,成就了伟大的救赎。他为此而生,为此而死,他完成了救赎人类的伟大使命。我想说,这是最伟大的“死而无憾”。
生命走到最后,都会有整理自己人生的需要。忙忙碌碌几十年,究竟这一生有什么意义呢?我是否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?我是否做了自己想做的事?我是否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?有没有一些遗憾还想补回?等等。有些临终者会自己整理,就如保罗,他说:“6 我现在被浇奠,我离世的时候到了。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。8 从此以后,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,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……。”(提后 4:6-8)
但很多临终者需要别人协助他们整理人生,尤其是病重体弱的人,他们的情绪也许偏向负面消极,感到绝望。如果有人协助他们,回忆这一生所做过的有价值的事情,肯定他们的成就,感谢他们的贡献,会相当大程度地让他们感到宽慰和释然。人人都需要被看见,被肯定,被记念,并期望短暂的人生能活出长久的价值。
终极归属的需要
“……父啊,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。……”(路 23:46)
最后最后最后……,人生需要有终极的归属感。最后时刻,耶稣像个全然把自己放在天父怀中的婴儿。死去的是肉体,释放的是灵魂,灵魂最后的归宿,是在上帝的手中。
有个工地的工人从高处坠下,重伤。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候,工友们围过来,急急忙忙地说着安慰鼓励他的话。但他用微弱的声音问:你们谁能告诉我,我死后去哪里?一片寂静……,平时喝酒侃大山,天南地北的海聊,却没有一个人在意这个重要的问题!
能知道自己终极归属的人何等有福!那一年,与我同病房的病友芳姐,后来信了主,生命变得喜乐满足,对永恒归宿充满了盼望。最后那天,我去探望她,问:预备好了吗?她说:早就预备好了。然后我们谈笑风生,在走廊里的丈夫说,怎么可以这样开心?是的,因为芳姐确定地知道,她离开这个世界就立即进入天父的怀抱中,所以,死亡没有能力辖制她。当天晚上,她在安睡中忽然喊了两声:主啊!主啊!就安然离世了。我相信,是主耶稣来接她了。
结语:
十架七言是耶稣最后的七句话,从信仰的角度看,具有极其深奥的属灵真理。本文不是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来解释,而是换了一个人性的角度来体会耶稣的生命需要。愿圣灵带领我们,更深地进入到真理里面,也更深地进入到人性里面,认识自己的需要,也体会别人的需要。让我们在体会别人的同时,也理解自己,成为善解人意的协助者。
下一篇
|